一个知难而退的人
这里是私人日记

想写点什么,就写啦

花了几个小时看完了《活着》,还非常有闲情逸致地计算了自己的阅读速度差不多是500字/分钟。回想前段日子,大概有一年半甚至更多的时间跨度内,都在着迷于网络小说,这会儿看了点严肃文学,心思还有些飘飘然的趋势。本来几乎要形成“觉得自己看书慢——不愿花大段时间看书——看书更少“的恶性循环了,所幸数据直接掐断源头,予以我心理上的支援,面对着开学后一周看十几万字的任务也比较有信心了。
又是一大团话堵在嗓子眼,还不能一股脑的倾倒出来,我得找个线头慢慢往外拽,那么在此之前我先对自己表示信任。
读完书产生了奇怪的感觉,仿佛麻木得无话可讲,又好像能挖出很多深刻的东西,那么就在这里继续挖一下试试。对于文本,我是一个去理解去感受去琢磨的读者,亦是个去推敲去挖掘技巧的写作者。
故事之于我的生活挺遥远,遥远得生出种陌生感,和阅读历史课本的体验有相似性。年代和人物都不能被我完全理解,但我或许也看出它与我生活的藕断丝连——其实不确定。福贵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日常生活是干活、吃饭、睡觉,因钱财傲气或困扰,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欣喜感动或者愤怒。一些做法简单粗暴,像是不断赌博直到散尽家财才知道不可能赢,因家底丰厚而趾高气昂,听了有点道理的话就选择相信,宁可信传言治病也不去看医生。可时代就是那样,从解放战争到大炼钢铁到文革,没有多好的教育提供给福贵和他周边的人们,在历史浪潮的裹挟里他们无能为力,并且永远也不会具有什么睥睨天下的格局。仅“活着”二字就足够他们拼尽全力。
我当然知道自己不是这样活着的。我尚未经历过什么大苦大难,没在生死线边摸爬滚打,相比之下我的确是泡在蜜糖罐里长大的。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想要的东西也更多,绝不只为了生存。然而我读过之后又觉得自己追求的事物模糊了起来,我看到了更为原始的生活面貌。听故事便是这样了,用自己的认知去经历别人的生活。我觉得阅读的价值还是在于对自己有益,或许一个人做一件事的目的就是这个。甘愿为祖国人民献身,也是在用行动支持信念吧。(那天的格列佛游记没看几页,就在笔记上鬼扯了一大段这种理论……嗯我总是在满足自己的倾诉欲)
我从这部作品里看到了未曾经历过的年代,接触了未曾真实相遇的人。我看着历史和命运无情地碾压着每个生命,我看着生命在无奈里挣扎,而福贵活了下来。此刻我终于通过复述体会到了福贵的与众不同,他是命运砍刀下的幸存者,“他活着”这个陈述性的事实背后竟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辉。这光辉不来自于造福人民群众的丰功伟业或是千锤百炼后无比坚强宝贵的意志之类的。这种光辉与震撼力只是因为福贵这个人,活着。我认为自己在某种意义上理解了作者在序言里所写的“时间造就神奇”。
胡言乱语一大堆,完全在自说自话,但我幸运地体会到了故事的魅力所在,幸运地再次品味到了时间与文学共同编织的神奇,这是我的收获。更幸运的是,我把这收获也用同样的方式编织且保存了起来,可以尽情盼望下一次的邂逅。
一句话内可以展开无限渺远的感受,我敬佩写出这样文字的作者。所以我也想写出那样的句子,我就要去想他是怎么写出来的。他又是怎样构思才采用了两条长短时间线结合的叙述结构呢,又是如何用简洁流畅的笔墨进行叙述的呢,又是怎么做到体会并塑造好每个人物的呢。小说作品里,作者不是那个主角,但需要去塑造那个主角。昨天一时兴致构思个长篇就深刻体会到其中不易。了解自己已经不容易,何况是深入了解另一个人。我应该更广泛地观察然后更深入地思考,扎根于生活的人才能反映出生活,所谓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好吧,学习才是要务,可我终究不是一心一意的人。我想做有意思的事儿,如果它也很有意义,那就绝妙了。学习算一件,生活算一件,后者包含着前者,我觉得做好它,使我真正满意,就是全部意义了。
学习上的追求是学透、学精,有余力就要更广泛的涉猎,多次重复以求记忆更加扎实,大量练习是为了考试分数能更高。至于生活,太广泛了,挑战性也太大了,实话讲,谁能十足满意呢?
由上,我现在更加体会到“把学习当成事业”这句话的深意。让学业占据最大的比重,让它成为你生命的全部意义,让自己为它欢喜为它失落……比起生活上尽善尽美,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是不是简单得多呢?是社会对学生的一种宽容吧。
我爱瞎白话,可是瞎白话也好花时间啊!quq遛了太晚了orz。最后用现在的看法回答一下过去的自己:活得纯粹是一种选择,不是为了快乐或者其他,那是对自己的宽恕。如果你纯粹得只想着学习,就不必承受那么多的纠结,不必为爱玩的个性苦恼,不必为作业多发愁,不必为未来的去向担忧。单一的路途会让你的心前所未有地轻松,所以那个被重复了千百遍的说法还是挺对的——好好学习吧,这是为你好。

评论(1)
热度(1)

© 盈川 | Powered by LOFTER